什么是“鲇鱼效应”?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是指透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的一种效应。
在挪威,鲜活的沙丁鱼比速冻的要贵好几倍。有说,在 当地长期以来只有一艘渔船能做到将鲜活的沙丁鱼带上岸。而个中秘诀只有船长一人知道,而且始终没透露半句。船长离世之后,渔民在他的渔获盛器中发现一条鲶鱼东游西窜,沙丁鱼为闪避它而改变其一贯的惰性,不停游动,以求保命,终得以存活下来。
研发团队中的“鲇鱼”
作为一名研发,我参与过许多(10+)不同的团队与组织架构中,根据自己的体验,如果要使团队的每位成员长期保持活力与高效,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现有的资源与所有员工之间的诉求永远不可能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向某一边倾斜一定是常态,有些诉求也是企业自身无法提供的。
那么是否“鲇鱼”能解决问题呢?我的答案是 “No”。
对于沙丁鱼来讲,盛器是固定的,也意味着一个封闭的环境,沙丁鱼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导致本能性地对抗与逃生,因此引入鲇鱼,会起到“激活”的作用。而互联网的环境是开放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只要呆着不爽,随时都可以跳槽,跳槽才是互联网从业者保持活力的催化剂,不仅能使其保持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还能增加其“适应力”,具备广阔的技术与业务视野等。
鲇鱼对于互联网团队来讲,本身也意味着“内卷化”,我认为如果公司的墙不够高,千万别随便学别人渔夫,妄想放一条鲇鱼,就可以使得团队继续保持高效稳定的输出。
其他
其实我没有管理团队的经验,因此不想凭空去延伸“鲇鱼效应”的意义,根据我的思考,一个互联网团队若想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应该有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对症下药,然后将所有知识尽可能“文档化”,并减低公司业务对人的依赖,实行自动化、模块化、统一化管理。